Topic

spatial audio

A collection of 8 issues

Computational Audio/Video

> すべての映画はアニメになる。 ——押井守 如果這幾年有在追 Apple 新聞跟產品的話,對於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與 computational audio 等名詞應該不陌生。前者指的是 iPhone 上面的智慧 HDR 等相機功能,而後者指的是搭配 AirPods 系列的空間音訊功能。什麼是 computational 呢?過去的相機與耳機追求的主要是高傳真 ,也就是將接收到的資訊盡量不做更動的再現出來。在相機來說,就是追求最強的感光元件,而耳機則是追求無損檔 bit perfect 直通 DAC。簡單來說,機器對原始資訊干涉得越少越好。 蘋果力推的 computational 系統則是走不一樣的道路。這些系統會主動的去修正原始資訊。為什麼呢?高傳真的再現系統雖然確保了原始資訊的原封不動,但忽略了一個因素:作為閱聽者的人。人不是大量製造,千篇一律的機器,而是有不同高矮膚色性別胖瘦的生物,對於感官資訊的處理也不是死板的一成不變。人眼可以快速地適應一個景觀中的亮部與暗部,所以即使一個景觀中的明暗對比極大,大到超越人眼的同時動態範圍,
14 min read

如何聆聽 Dolby Atmos Music

2021/12/26 更新:我現在在 macOS 上會用 Apple Music 輸出給 Logic Pro 去做即時的 binaural mix,再輸出到耳機聽。 Apple Music 裡的 Dolby Atmos 有三個選項,自動、永遠開啟與關閉。我發現自動與永遠開啟是不一樣的:自動可以輸出 5.1 以上的環繞音效,但 永遠開啟只會輸出混好的 binaural 而已。而因為 Apple Music 的 binaural virtualizer 實在不是很好聽,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弄出環繞音效之後,到別的 virtualizer 去混音。 我自己是用 BlackHole [https://existential.audio/blackhole/
8 min read

My Journey into Qudelix 5K

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想把我的 Sennheiser IE 40 PRO 變成藍芽耳機而已。蝦皮之類的地方有很多那種一兩百塊就有的藍芽音源接收器,我差點就買了一個。還好在更多的搜尋之後,我發現我需要的應該是叫做藍芽耳擴 的東西。藍芽音源接收器應該是用一些爛爛的晶片與用料弄出來的,所以聲音我應該是接受不了。相比之下,以藍芽耳擴為名的產品就會以音質為主打,大部份還會標榜自己使用的藍芽晶片與 DAC 晶片型號。 我本來買的是 FiiO BTR3K,因為它音質評價似乎不錯,FiiO 也是蠻有名的耳擴廠商,再加上價格不貴(兩千元左右),我就在蝦皮上下訂了。 但就在下訂之後,我接觸了空間音效 [https://www.narrativesaw.com/guan-yu-kong-jian-yin-xiao-de-yi-xie-shi-qing/] 這個東西,從此沒辦法再回到立體聲直出耳機的配置,最少也要有 crossfeed 才行。沒辦法,立體聲直出耳機聽起來太暈了。糟糕的是,BTR3K 並沒有 crossfeed 的功能。而且我下載了它的搭配 app 來用之後,
5 min read

關於空間音效的一些事情

2021/7/6 更新:我找到在 macOS 做虛擬環繞的方法了,但是需要花錢買 AU(Audio Units)外掛,一個至少約三千元台幣左右,比如說 Binauralizer [https://www.noisemakers.fr/binauralizer/]。這種 AU 外掛可以吃環繞聲然後吐雙聲道出來,所以只要找個支援環繞聲音軌的 DAW 軟體就可以了。問題是,這種 DAW 通常是專業的,所以也要錢,像是 Logic Pro 或 Protools 等等。做法跟 Crossfeed 類似,就是從 Soundflower (64) 輸入環繞聲(要在音訊 Midi 設定裡設成環繞聲輸出),然後把音軌輸出設成立體聲後,再加入 Binauralizer
4 min read

Subscribe to Narrativesaw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