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 Creative SXFI 幾個月的心得 Creative SXFI 是一個虛擬環繞/空間音訊技術,可以在耳機上將音源模擬出環繞聲的方向與定位效果。跟大部分虛擬環繞不同的是,SXFI 並不是將音軌直接擺到虛擬空間裡面,創造出一種在空無一物的宇宙中聆聽的感覺;它是在虛擬空間中創造出一個聆聽室,並使音軌透過聆聽室的 7.1 環繞聲音響系統放出來。
Some thoughts on virtual surround sound There’re software solutions and hardware solutions. Software solutions run on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s like macOS, Windows, iOS, Linux, and Androids, while hardware solutions run in DACs like Creative’s Sound BlasterX G6, Sennheiser GSX 1000, or headphones like Audeze Morbius...
我的虛擬環繞(Virtual Surround/Binaural Audio 雙耳音效/Spatial Sound 空間音訊)聆聽方案 最近 Logic Pro 推出了 10.7.3 版,除了原本的 Dolby 雙耳渲染器之外,也加入了 Apple 自家的雙耳渲染器,以及更多的渲染格式。我想趁這個機會,描述一下我目前的耳機聆聽環境。
Computational Audio/Video > すべての映画はアニメになる。 ——押井守 如果這幾年有在追 Apple 新聞跟產品的話,對於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與 computational audio 等名詞應該不陌生。前者指的是 iPhone 上面的智慧 HDR 等相機功能,而後者指的是搭配 AirPods 系列的空間音訊功能。什麼是 computational 呢?過去的相機與耳機追求的主要是高傳真 ,也就是將接收到的資訊盡量不做更動的再現出來。在相機來說,就是追求最強的感光元件,而耳機則是追求無損檔 bit perfect 直通 DAC。簡單來說,機器對原始資訊干涉得越少越好。 蘋果力推的 computational 系統則是走不一樣的道路。這些系統會主動的去修正原始資訊。為什麼呢?高傳真的再現系統雖然確保了原始資訊的原封不動,但忽略了一個因素:作為閱聽者的人。人不是大量製造,千篇一律的機器,而是有不同高矮膚色性別胖瘦的生物,對於感官資訊的處理也不是死板的一成不變。人眼可以快速地適應一個景觀中的亮部與暗部,所以即使一個景觀中的明暗對比極大,大到超越人眼的同時動態範圍,我們還是可以透
如何聆聽 Dolby Atmos Music 2021/12/26 更新:我現在在 macOS 上會用 Apple Music 輸出給 Logic Pro 去做即時的 binaural mix,再輸出到耳機聽。 Apple Music 裡的 Dolby Atmos 有三個選項,自動、永遠開啟與關閉。我發現自動與永遠開啟是不一樣的:自動可以輸出 5.1 以上的環繞音效,但 永遠開啟只會輸出混好的 binaural 而已。而因為 Apple Music 的 binaural virtualizer 實在不是很好聽,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弄出環繞音效之後,到別的 virtualizer 去混音。 我自己是用 BlackHole [https://existential.audio/blackhole/
My Journey into Qudelix 5K 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想把我的 Sennheiser IE 40 PRO 變成藍芽耳機而已。蝦皮之類的地方有很多那種一兩百塊就有的藍芽音源接收器,我差點就買了一個。還好在更多的搜尋之後,我發現我需要的應該是叫做藍芽耳擴 的東西。藍芽音源接收器應該是用一些爛爛的晶片與用料弄出來的,所以聲音我應該是接受不了。相比之下,以藍芽耳擴為名的產品就會以音質為主打,大部份還會標榜自己使用的藍芽晶片與 DAC 晶片型號。 我本來買的是 FiiO BTR3K,因為它音質評價似乎不錯,FiiO 也是蠻有名的耳擴廠商,再加上價格不貴(兩千元左右),我就在蝦皮上下訂了。 但就在下訂之後,我接觸了空間音效 [https://www.narrativesaw.com/guan-yu-kong-jian-yin-xiao-de-yi-xie-shi-qing/] 這個東西,從此沒辦法再回到立體聲直出耳機的配置,最少也要有 crossfeed 才行。沒辦法,立體聲直出耳機聽起來太暈了。糟糕的是,BTR3K 並沒有 crossfeed 的功能。而且我下載了它的搭配 app 來用之後,
關於空間音效的一些事情 2021/7/6 更新:我找到在 macOS 做虛擬環繞的方法了,但是需要花錢買 AU(Audio Units)外掛,一個至少約三千元台幣左右,比如說 Binauralizer [https://www.noisemakers.fr/binauralizer/]。這種 AU 外掛可以吃環繞聲然後吐雙聲道出來,所以只要找個支援環繞聲音軌的 DAW 軟體就可以了。問題是,這種 DAW 通常是專業的,所以也要錢,像是 Logic Pro 或 Protools 等等。做法跟 Crossfeed 類似,就是從 Soundflower (64) 輸入環繞聲(要在音訊 Midi 設定裡設成環繞聲輸出),然後把音軌輸出設成立體聲後,再加入 Binaurali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