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 Creative SXFI 幾個月的心得

Creative SXFI 是一個虛擬環繞/空間音訊技術,可以在耳機上將音源模擬出環繞聲的方向與定位效果。跟大部分虛擬環繞不同的是,SXFI 並不是將音軌直接擺到虛擬空間裡面,創造出一種在空無一物的宇宙中聆聽的感覺;它是在虛擬空間中創造出一個聆聽室,並使音軌透過聆聽室的 7.1 環繞聲音響系統放出來。

Creative SXFI 是一個虛擬環繞/空間音訊技術,可以在耳機上將音源模擬出環繞聲的方向與定位效果。跟大部分虛擬環繞不同的是,SXFI 並不是將音軌直接擺到虛擬空間裡面,創造出一種在空無一物的宇宙中聆聽的感覺;它是在虛擬空間中創造出一個聆聽室,並使音軌透過聆聽室的 7.1 環繞聲音響系統放出來。

這是個很重要的區別,因為大部分的虛擬環繞方案都會試著在保留聲音特性的前提下去創造方向感,而這包括 Creative 自己的 SBX 與 Dolby Atmos for Headphones 等等。有些方案會加入一點空間感以帶來更立體的感覺,像 Apple 空間音訊、DTS Headphone: X 與 Waves Nx 等等,但它們的重點也不會在房間模擬上面,至少不像 SXFI 那麼極端。這大概是因為房間模擬向來被消費者——尤其是音響發燒社群——認為是低品質的聲音特效,只能騙騙木耳中的木耳。

真的是這樣嗎?

大部分的音樂錄音都是在房間環境裡設計、製作出來的。

而那個房間環境,就是從室內設計到音響擺位都經過精心校正的混音室。所以除非一首曲子完全沒進到混音室,或者該曲是雙耳音訊(binaural audio),完全用耳機來做混音目標,否則如果我們想要聽到一首曲子最貼近「原始」的聲音,那應該要到當時混音的監聽環境去重放錄音,也就是混音室。

而耳機是什麼?戴耳機聽音樂基本上就是把喇叭直接貼在耳朵上放音樂。如果原本混音的設計是讓人聲在聽者的正前方,也就是兩個喇叭之間的話,那戴耳機聽的時候,這個人聲會跑到哪裡?

會跑到你的頭裡面。所以虛擬環繞也常常被稱為是「out of your head」,意思是把用耳機聽音樂時「inside your head」的聲音從頭殼裡面拿出來,放回它應該在的位置。

但單純的把聲音從腦內拿出來,變成是對聆聽環境未定義。這是蠻尷尬的事情,因為這些音樂錄音最初就是為了在某個房間裡的音響系統聆聽而設計的(撇除 Spatial Audio 格式的話)。不管是兩聲道還是 7.1 環繞聲,每個音軌都是為了從某個喇叭發出聲音來,經過房間與人耳的聲學影響後,才抵達耳蝸,轉換成神經電訊號進到大腦。而當沒有經過這段聲學(acoustics)或甚至心理聲學(psychoacoustics)的轉換就進到耳蝸的聲音,其實就會與當初音樂創作者在混音室用監聽系統聽到的有很大的差別。

這就是 Creative SXFI 主要解決的部分:房間模擬與耳型適配。只是它的房間模擬並不是傳統那種「浴室」、「小房間」、「大房間」、「教堂」等等的選項,而是不可選擇的某種理想狀態的聆聽室。也就是說,我們聽到的會是經過聲學校正,符合 room curve 的聲音。

如果你聽習慣兩聲道的聲音的話,SXFI 基本上就是那種感覺。它會跟直通或者其它虛擬環繞方案的聲音差很多,因為它經過房間聲學處理。但如果設定得宜的話,你會找到一個點,讓你完全不注意到音色的改變,甚至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聲音

但要到達精準的設定是很麻煩的。

SXFI 的重點功能在於耳朵與頭型的 mapping,也就是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耳型與頭型去運算出不同的聲音去送到耳道裡面。Creative 提供了兩種方法,但一般使用者只能用到第一種——用手機的相機拍攝自己的頭與耳朵,上傳給 Creative 去用 AI 算出一個個人化設定檔來用。這種方法的失敗率很高,因為要把自己的左右耳拍好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一開始試了好幾次都有左右聲道不對稱的問題,聲音常常飄到其中一邊。

另外,SXFI 也有針對不同的耳機去做適配,所以它有支援的耳機(可直接下載 SXFI app 查看支援清單)聽起來才是真正的效果,其它耳機怎麼聽都是怪怪的。問題是,這個耳機支援清單似乎蠻久沒有更新了,我有幾隻耳機都不在上面,很可惜。

混音神器

其實我後來也買了 AirPods Pro 2,很多時候聽音樂就直接用 AirPods 了,因為比較不會耗手機的電,而且有主動降噪,背景超黑,這些是 SXFI 的硬傷。然而 SXFI 並沒有完全輸。它由於是硬體的音效處理,所以除了有跨平台支援以外,任何從 iPhone 輸出的聲音,包括系統音效與遊戲聲音,都可以空間化。AirPods 雖然可以空間化立體聲音源,但碰到遊戲與系統音效時就無法開啟虛擬環繞功能。

另一個 SXFI 完全超越 AirPods 的應用是做混音用監聽耳機。AirPods 的延遲實在太高,按個播放可能都要等個 0.5 秒才會開始,這在剪接與混音上面完全無法接受。相較之下,SXFI 就幾乎沒有這個問題,延遲低到難以察覺。

我還是會帶著 SXFI,但是⋯⋯

SXFI 系列產品,尤其是 SXFI Amp,我覺得仍然是很棒的產品。SXFI Amp 小到可以放在小耳機盒裡面跟耳機塞在一起到處走,而合金質感也不是塑膠殼可以比的。如果要一個跨平台的虛擬環繞解決方案,我認為 SXFI 會是首選。

但問題是,Creative 似乎自己限制住了 SXFI 的可能性。從 SXFI 產品線來看,就會發現幾乎都是家用居多,不是大型電競耳機就是大台的 soundbar 或 DAC。比較能帶出門的也就 SXFI Trio(有線耳道式耳機)與 SXFI Amp 而已,而這兩個都不是無線的。Creative 的 SXFI team 似乎沒什麼想要照顧到行動裝置這一塊。

我自己還是覺得硬體解決方案比軟體好得多,因為支援度最好。而 SXFI 雖然不一定要有主動降噪、頭部追蹤等其它的運算功能(這些都要靠耳機本身去做),但在 DAC 上加個藍芽功能、塞個電池進去應該沒那麼難吧?促使我買 AirPods 最大的動機就是因為 SXFI Amp 實在太耗電了,甚至不是因為有線耳機不夠方便。

Subscribe to Narrativesaw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