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聆聽 Dolby Atmos Music

2021/12/26 更新:我現在在 macOS 上會用 Apple Music 輸出給 Logic Pro 去做即時的 binaural mix,再輸出到耳機聽。

Apple Music 裡的 Dolby Atmos 有三個選項,自動永遠開啟關閉。我發現自動永遠開啟是不一樣的:自動可以輸出 5.1 以上的環繞音效,但永遠開啟只會輸出混好的 binaural 而已。而因為 Apple Music 的 binaural virtualizer 實在不是很好聽,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弄出環繞音效之後,到別的 virtualizer 去混音。

我自己是用 BlackHole 的 16ch 版本。只要在音訊 MIDI 設定裡設定好 7.1.2 環繞的喇叭配置,Apple Music 就可以輸出環繞音效到 BlackHole 裡。然後在 Logic Pro 裡就可以選 BlackHole 做輸入,一樣設定成 7.1.2 環繞配置,新增一個環繞聲輸入輸出的音軌,再把 Master 的 Atmos plug-in 監聽模式設定成 Binaural 就可以了。

另一個方法是用 Dolby 官方的 Renderer,做法也差不多,聲音好像跟 Logic Pro 內建的 plug-in 差一點點,但都比 Apple Music 內建的或者 Android 的好蠻多的。


原文:

在藝術的領域裡有一個概念叫做站點(station point),指的是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所設計的最佳觀賞位置。站點對於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作品特別重要,因為這時期的繪畫開始流行透視的概念,而要達到最佳的透視效果,除了繪圖時要在構圖上應用透視法之外,觀賞時也必須要站到相對於畫作的某一個觀點(vantage point)才行。在攝影中,一張相片的站點通常就是攝影機的位置;而受到站點觀念影響的劇場與音樂廳中,也通常會有一個特定的座位是音響與透視效果最好的。

站點的概念在今天還在繼續發展。電影院作為劇院、音樂廳與攝影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站點的重要性更重要了。視覺上來說,坐在正對銀幕的位置才不會看到歪曲的畫面;聽覺上來說,坐在正確的位置才可以聽見正確的音效方位。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到音樂錄音上面:傳統的立體聲錄音的站點都是在雙聲道喇叭的前面,所以站點會與雙聲道喇叭形成一個三角形:

只要離開這個站點,立體聲的立體效果就會扭曲,甚至消失。

問題來了。我們用耳機直接立體聲錄音的時候 ,與發聲單體的相對位置是一條線:

所以我們並沒有位於這些錄音的站點。換句話說,用耳機聽立體聲錄音時,立體聲效果是扭曲的。在一個耳機這麼流行的時代裡,這顯然是一個大問題。

之前提到的虛擬環繞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在音樂界來說,Dolby Atmos 基本上是虛擬環繞錄音的唯一格式。這也要歸功 Apple Music 與 Tidal 等串流平台的大力支援。 其中 Apple Music 更是用它的行銷與軟硬體整合研發能力,把空間音效(也就是虛擬環繞)這個概念推向主流。

但吊詭的是,用純 Apple 的軟硬體(Apple Music + iPhone + AirPods 或其他耳機)來聽 Dolby Atmos 格式的音樂,效果卻不怎麼好。我一開始以為是因為混音師不熟 Dolby Atmos,或者野心太大之類的,所以才會常常出現一些人聲拉太遠、分離度太大的問題。好一點的是把錄音室專輯變成像是live 專輯,糟糕一點的是人聲直接變成在房間角落的感覺。重點是這並不是只有一兩張專輯如此,而是大部分 Apple Music 的 Dolby Atmos 專輯都這樣。

後來我投入研究虛擬環繞之後,才想到說這可能不是混音師的問題,而是 Apple 的問題。確切來說,是 Apple 自己的環繞虛擬器的問題。

什麼是 環繞虛擬器(Surround Virtualizer)?我們得要回到之前說到的站點概念:虛擬器就是一個可以把雙聲道或更多聲道的音源位置在耳機裡改變的 DSP。

透過虛擬器去改變音源位置,就可以讓聽者進到站點,進而聽到正確的立體聲/環繞聲效果。

而我在用 Windows 上面的 Dolby 官方虛擬器(Dolby Atmos for Headphones)聽立體聲錄音時,發現它並沒有明顯的 reverb 效果,跟在 iOS/macOS 上聽 Apple Music 上的 Dolby Atmos 音樂很不一樣。後者幾乎不分專輯,都有很明顯的 reverb。

於是我去Google,果然在 Dolby 的官方論壇找到官方人員的證實:iOS 與 macOS 上的虛擬器並不是 Dolby 的,而是 Apple 的。更有甚者,在 iOS 與 macOS 上的 Dolby Atmos on Apple Music 音檔格式並沒有標示遠近的距離資訊。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它們聽起來距離都超遠,因為 Apple 的虛擬器可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們全部都放到最遠,營造出很強的空間音效,但卻犧牲掉音樂本身的聽感,也不符合混音創作者的原始設計。

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我去買了一台二手 Android。

這台三星旗艦有支援 Dolby Atmos。它只能選擇開關與三個不同的模式(電影、音樂與語音),所以我不確定除了虛擬器之外,它的 Dolby Atmos 模組有沒有做額外的 EQ 之類的處理。不過重點是,它可以打開 Apple Music 的 Dolby Atmos 通道:

而稍微聽一下我就發現,這跟在 Apple 裝置上面聽起來真的很不一樣。比起 iPhone 上強調空間感的渲染方式,三星手機上的 Dolby Atmos 虛擬器(不知道是三星做的還是 Dolby 官方提供的)渲染出來的聲音更接近各張專輯的立體聲版本,尤其流行樂的人聲大都回到主角位置,而搖滾樂的人聲也完全不會被樂器給吃掉。這讓我相信,在 Android 上聽到的 Dolby Atmos on Apple Music,才是更接近混音創作者設計的版本。

簡單來說,在 Apple 裝置上幾乎沒辦法聽到正確的 Dolby Atmos 錄音,因為 Apple 的環繞虛擬器的渲染方式很怪,沒辦法把聽者擺到站點上面去。

另一個用 Android 的好處是,它的 Dolby Atmos 虛擬器也可以套用到立體聲的音源上。Dolby Atmos 的虛擬器我覺得是最好的 crossfeed DSP,因為它不像大部分的虛擬器很愛加 reverb,也沒有什麼對響應頻率的影響,頂多就是低音多了點,人聲部分幾乎是原汁原味。比起一般的 crossfeed 來說,它又多了 HRTF 等函數來增加空間感,能把聽者擺到站點去,重現正確的立體聲效果。所以即使是聽立體聲錄音,在 Android 打開系統層級的 Dolby Atmos 虛擬器後,也可以得到近似於聽 Dolby Atmos 音樂的立體感。

目前 Apple 打算將最好的 Dolby Atmos 體驗(虛擬環繞 + 頭部追蹤)保留給自家的硬體(AirPods 與 Beats),但卻受限於 Apple 裝置本身的虛擬器能力,音質與音效都輸給 Android 與它牌耳機。只希望 Apple 能修正虛擬器與 Dolby Atmos 格式缺陷(沒有遠近資訊)的問題,並將虛擬器開放給它牌耳機用在立體聲與所有其它像是 Netflix 的 App 上面。如此一來,我才能回去用 iPhone 聽音樂、看 YouTube。在這之前,我寧願多帶一隻手機充當影音娛樂機。

Subscribe to Narrativesaw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