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海豚色詩人:讀《噬神師》 by 李曼旎

    作者/李曼旎

    Auto-generated description: 一位女子低头看着一束精美的花束,背景是深红色。

    寫作者、飛象界編輯部成員。正在重新學習創作。有小說集《恐怖的愛》、詩集《荷花是你沒有見過的人》。

    讀雨曦《噬神師》時,我正在聽最愛的一張港樂專輯,彭羚《要多美麗有多美麗》,其中最眩惑的一曲〈漩渦〉:「沿著你設計那些曲線,沿地轉又轉墮進風眼樂園。世上萬物向心公轉,陪我為你沉澱。」封面上的她,似無限墜落又似永恆漂浮,身側一尾海豚洄游,若一抹隨時會消逝的影子。雨曦的詩,給我的亦是這樣一種感覺:透明的力在詩行與詩行之間旋轉,形成漩渦;稠密到讓人有窒息感的意象,成為海水吞噬每一個闖入者。他是一位潛行於意識之海的「海豚色詩人」,不願曝露於明亮的水域,只鍾情在幽暗處棲息,間或有浮出浪花的一瞥,閃現粼粼色澤。那是一片停止運作的海域,沒有秩序,沒有重力,只有語言在其間漂浮:

    跟你於黑暗裏於停止運作的海
    捧着屬於藻類吐出的光
    ——〈Plant louse〉

    繼續閱讀→

「異」的二重奏:雨曦《噬神師》的生活圖景與秩序重構 by 李中翔

作者:李中翔

城市之於人的意義是什麼?當我每每走在臺北街頭,試著用手機鏡頭與備忘錄刊載我所認識的城市,那想起來的幾句箴言與空間理論,隨手附註其間,便覺得自己已開始懂得世界運行的深理,然而陌異感卻從一次次的回望中升起。因為日子過於井序、條分縷析,那慣養出來的稜角開始刺人扎心,這才發現我們心底早已有個聲音,希望我們解構一切既有形式。《噬神師》就像是將熟悉的生活拆卸為細碎的畫面,重新組裝嵌合,同時情緒也隨演繹與詮釋的狀況反覆調聲,最終讓我們看見了新秩序的誕生。翻開一本詩集,有時像是在大霧裡摸索輪廓,感受生命的厚度;有時卻也能像《噬神師》這樣,遊走在邊界之上,而且地表傾斜,以我們較為生疏的模式,去感受物象、時間、經驗交錯而生的美感,而不去科學化的計量生命的規準。或許,它也是一本充滿「對照」的解答之書,在異文化、異域的想像與驗證中,帶領我們徹底地走一趟屬於自我經驗與感受史的旅程,如〈虛構〉一詩末段,用幻想、影子看見城市,與時間深處那「不斷繁衍的故事」。

繼續閱讀→

楊勝博X許立衡:在地賽博龐克的未來想像

紀錄整理:朱庭儀

前言

數位時代浪潮席捲全球,而具有台灣特色的賽博龐克文學也正默默綻放。本次「賽博台北.意識共振」系列主題講座以《同步戰紀:失竊的原型機》為文本發想,透過一系列實體講座深入探索書中世界。活動邀請中華科幻學會常務理事、《幻想蔓延》作者楊勝博與《同步戰紀:失竊的原型機》作家許立衡進行對談,藉由多元視角的交織,觸發對於社會發展下的反思以及觀點。

「既然有這麼大、這麼難打倒的敵人,就會有新的英雄出現。這些角色通常都是社會的邊緣人,不想成為企業希望他們成為的人,所以他們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想要脫離這個社會。」 —— 楊勝博

繼續閱讀→

黃哲翰X許立衡:社群時代與遊戲化現象探討

紀錄整理:朱庭儀

前言

在數位時代的洪流中,我們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社群上的連結」,卻也在實體環境下把彼此推向更遠。這場以「社群時代與遊戲化現象探討」為題的講座,邀請到《同步戰紀:失竊的原型機》作者許立衡與轉角國際、端傳媒特約作者黃哲翰,共同探討賽博龐克文學在遊戲社群上如何體現,以及現代社群媒體與遊戲機制如何塑造我們的日常生活。

同步戰紀》的世界觀

立衡首先介紹了他的小說《同步戰紀:失竊的原型機》的基本設定:故事發生在近未來的台北,世界已從智慧型手機進化至AR眼鏡或隱形眼鏡等穿戴式裝置,人們可以直接在各處進行介面操作。主角是一名17歲少女,她意外喪失記憶,卻發現自己擁有進入他人意識的能力,於是踏上尋找自己真實身份的旅程,同時揭露背後潛藏的科技企業陰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