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尷尬」到底是什麼?

文化環境基礎架構不穩的其中一點,就是「戲劇語言的缺乏」。

什麼是我所謂的戲劇語言?其實就是表達各種態度或情緒時常常會用到的說法。比如說我們對日文、英文或甚至韓文的某些句子特別熟悉——「哪嚕齁頭」、「M3」、「歐某」。在這些地方的語言,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影視作品用很多的緣故,本身就有大量這樣的片語,寫劇本的時候很好用。所以當他們看自己語言的作品時,感覺十分自然。

事實上,台語也有豐富的戲劇語言,所以台語劇不是「母語尷尬」,只是偶爾有腔調錯亂問題。

華語的問題比較複雜。外省腔的戲劇語言是較完整的,比如說相聲瓦舍。但年輕一輩很少人用外省腔,硬用外省腔戲劇語言,當然聽起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