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rativesaw 電子報 #18

自組喇叭、顏水龍、XR 影展。

Narrativesaw 電子報 #18
《紅尾巴Ep.1》體驗截圖。

這兩個禮拜我陷入了自己的精神時光屋裡,把時間都花在了⋯⋯自組喇叭裡面。不是買來喇叭、擴大機跟線的那種自組,而是買來單體、分音器、紙盒、功放板,自己切割跟焊接的那種組裝。

自組喇叭

過程相當的有趣,而且零件意想不到的便宜。一個二音路喇叭的單體加分音器大概五六百元就可以解決,反而是箱體的價格最高。我不想花太多精神去學要怎麼做木工,只想用最低的成本去組一個兩聲道系統,所以就文具行買一對禮物盒完事,但一個也要一兩百。如果是密迪板整個組好跟開洞的話,成本可能會上到千元等級。

目前我已經完成了兩對二音路喇叭、一台功率擴大機(俗稱後級)與一個音量控制器(俗稱被動式前級)。在兩個禮拜前,我連前級擴大機跟功率擴大機有什麼差別都不知道。現在我不只搞懂了這些名詞,還順帶複習了一下歐姆定律,並學習了濾波器原理、之類的,好像回到高中的物理課一樣。如果高中物理課會帶大家做藍芽喇叭,學生們應該會很開心吧?

顏水龍

除了做音響系統之外,我也寫了一些文章,像是我並不很熟悉的顏水龍。本來只聽過他是一位前輩畫家,研究過之後才知道他竟然是台北仁愛路林蔭大道、仁愛圓環到敦化南北路林蔭大道的概念設計者。除此之外,也是工藝產業乃至工業設計的先驅。實踐設計現在很厲害,而它的奠基者就是幾十年前顏水龍創的美術工藝系。

金馬導演王登鈺《紅尾巴Ep.1》 奪歐陸XR最高殿堂大獎

我最近幾天把 NewImages Festival(也就是文中的「歐陸 XR 最高殿堂」)的線上展看完了。用 Oculus Quest 2 搭配 PC 上 SteamVR 裡的一個 app 就可以看得到,整個季票只要兩百多,我覺得非常值得。主要的原因,是裡面有幾部真的是有發揮到 VR 的威力。《紅尾巴 Ep.1》就是當中 VR 體驗本身最強的。

《紅尾巴》並沒有完整的故事,也沒有什麼互動元素,就是一部六自由度的動畫。但「只是六自由度的動畫」本身要做好其實已經不容易。太多 VR 動畫在敘事技術上只是一種前衛劇場,也就是觀者雖然視覺與聽覺上處在動畫世界裡,但意識上跟動畫(或實拍)角色的距離是遠的。在平面影片中,觀眾會被剪接與構圖、攝影機運動等技巧拉進角色的心理環境裡頭,但目前的 VR 影片並沒有太多這樣的運用,主要還是以劇場式的打光、布幕與聲音等技術來引領觀眾焦點。而如果只有用這些劇場就有的技術的話,那效果也就會跟劇場類似,沒辦法突破。

《紅尾巴》厲害的點在於,它雖然也沒有用到前面說的平面影片的手法,但它把技術面做到最好,讓我完全沒有看 VR 影片的不適感(VR180 的邊角變形、VR360 的接縫失真、兩眼反光不合等等)之外,也在場景美術跟場面調度上做出相當於 3A 遊戲大作品質的體驗——重點在遊戲上面,因為遊戲的本質是參與,而劇場的本質是窺視。《紅尾巴》跟展中的一些更像遊戲的作品不一樣,沒有任何互動元素,但它的代入感卻是最接近(好的)敘事遊戲的。

從這部作品,我發現到 VR 作品的技術細節重要性比想像中還要高很多。因為 VR 的本質是沉浸,而只要技術細節上有一點點的瑕疵,就會大幅降低沉浸感。另一方面,敘事技巧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如果只是把 VR 視為一個環狀劇場,那沉浸感也會很低(想想那些繞著觀者對觀者跳舞的作品!)。相較之下,將觀者視為 VR 世界中的一個角色、一個觀點,套用電影的攝影機理論與遊戲的視角經驗,我認為更能發揮 VR 的特性、最佳化 VR 的沉浸感。

最後一點是,整個展我記得應該有十部作品左右,裡面就有四部是台灣作品。可以說台灣根本是世界 VR 敘事作品沒有問題。驚喜的是,這些作品的敘事跟我印象中台灣的影視作品平均等級完全不一樣,有一部 Matzka 配樂的作品(《病玫瑰》)我真的以為是什麼迪士尼團隊做出來的音樂劇!敘事超級流暢。

如果你也有興趣的話,可以繼續關注這些作品的後續發展。它們應該會想辦法在別的平台或影展被看到。

Subscribe to Narrativesaw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