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rativesaw 電子報 #12

我最近快要把原本《SYNC》的第一章修完了,從一章變成三章,因為要補的東西太多。修稿感覺根本不是在修東西,而是像畫畫一樣,把草稿畫成線稿,然後再上色,是在骨架填入皮肉的過程。

這期延了一個禮拜才寄出⋯⋯清明連假的心真的有點難收回來。我最近快要把原本《SYNC》的第一章修完了,從一章變成三章,因為要補的東西太多。修稿感覺根本不是在修東西,而是像畫畫一樣,把草稿畫成線稿,然後再上色,是在骨架填入皮肉的過程。

我並沒有對寫作感到太多的熱情,也很少感到寫得很爽的時候。大多的時候其實是把寫作看作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是必須要完成的麻煩事。在《Company of One》裡面,作者提到說一人公司要成功,重要的並不是熱情,而是對(滿足客戶需求的)技藝的精通。因為熱情會消散,而如果熱情的背後沒有其他東西在支撐的話,一人公司就會無以為繼。但技藝的精通不一樣,技藝的精通是可以帶來熱情的。

這樣說來的話,我想必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技藝精通程度吧?否則我應該要可以開始從寫作中感到愉悅才對。

一些資訊分享

科學家打造奈米磁鐵組成的自旋玻璃神經網路,引爆 AI 應用與低功耗運算新典範 | TechNews 科技新報

看不懂,但覺得很厲害。

Google 文件網頁版支援更多 Markdown 語法

Markdown 真的很好用,尤其是拿來寫草稿的時候。像我這種會被文字處理器的排版問題(字型應該設多大?行距呢?)困擾的人來說,Markdown 讓我不用去煩惱那些東西,只專注在文字的內容與結構上面。

大辭職不是疫情短暫現象,哈佛:雇主將面對的新現實 | TechNews 科技新報

「工作」這件事正在經歷一個重大的轉變。最近在看 Apple TV+ 的《新創玩家(WeCrashed)》,在講 WeWork 的崛起與創辦人的失敗。我覺得創辦人並不是一個騙子,至少在對 WeWork 這間公司的願景上來說。新世代的工作觀一直在劇烈地改變中,從要求工作-生活平衡,到要求公司符合某種價值,到對工作的本質提出思考等等,再加上新型 SARS 所帶來的 work from home 潮流,都對工作場域再再產生衝擊。不只 WeWork,微軟也正積極地想重新定義辦公室的樣貌,朝虛擬雲端前進。

不知道五年後的工作型態會變成怎樣。人們會回到辦公室嗎?會有更多的遠距工作嗎?還是說大家的工作都會被 AI 所取代呢?

烏克蘭戰爭觀測:三個大T平台的重要性

在台灣,比較主流的平台應該還是 Facebook、Instagram 跟 Line,但 Twitter、Telegram 與 TikTok 也還是各自有社群。這些平台你都有用過嗎?我自己曾經是重度的 Twitter 使用者,但是覺得太容易把情緒陷入在裡面,所以退出了。Telegram 雖然看起來像是訊息軟體,但我最主要的用法是去訂閱一些人的新聞。TikTok 只有下載來玩過一下,很快就刪掉了,因為覺得上面的內容都太無腦了。對於這些平台,觀測很重要,不過也要小心不要付出太多給它們吧。

【葉郎串流筆記】Netflix 的坎城金彩券:3 分鐘搞懂電影空窗期 - INSIDE

葉郎寫這些產業面的媒體研究真的很厲害,每篇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現在應該沒有人會否認數位化趨勢的存在,或認為傳統戲院與電視台總有一天會打敗串流平台重返榮耀。真正的問題是,傳統戲院與電視台會如何轉型?或者,什麼時候會認輸退場?

歐推數位法 科技巨頭緊箍咒 - 工商時報

《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 Act》應該是全世界對跨國科技巨擘問題下得最猛的一劑藥(如果不管網路長城那種東西的話),一次罰獲利 10% 欸!

Subscribe to Narrativesaw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