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1.0 是最好的 Web 嗎?

具備「原始網際網路精神」的全球資訊網,那個以去中心化、公共性、自由與普遍性等價值為核心的網路文化。

Web 1.0 是最好的 Web 嗎?
Photo by Jordan Harrison on Unsplash

首先,我們要先認知到,在網路圈乃至於整個科技界,技術名詞與行銷用語大部分時候並沒有明顯的分別。Web 2.0 與現在的 web3 都是如此,一個是由各大內容平台帶起,一個是由區塊鏈人士帶起。後者甚至是搶了語意網(Semantic Web)的 Web 3.0 名字來用,整體而言是行銷戰爭而不是技術辯證。

不過我在這裡還是會用 Web 1.0 這個詞,只是指稱的並不一定跟其他人的一樣。我指的是具備「原始網際網路精神」的全球資訊網,那個以去中心化公共性自由普遍性等價值為核心的網路文化。所以對我來說,網頁的互動性與動態性並不是重點,個人在網路上的自主性與對網路言論空間的存取性(又譯近用性)更重要。舉例來說,部落格跟社群網站雖然在表面上與技術上都相當類似,但部落格多半是為個體賦權而存在,而社群網站則是為控制個體資源而存在。所以對我而言,部落格是 Web 1.0 價值的延伸,而社群網站則是對 Web 1.0 價值的顛覆,兩者無法歸成同一類。

部落格基本上是靜態網站的某種變體。它只是運用新的網頁技術,讓內容管理與風格設計等原本需要直接更改後端的工作,變成可以從前端直接操控而已。對於終端使用者(內容發布者)來說,差別只是在透過網頁空間介面還是部落格本身的介面去存取部落格。部落格看起來跟靜態網站幾乎一樣,甚至也有靜態的部落格引擎存在。最重要的是,內容發布者自己擁有他所發布的內容。一般來說,除非碰觸到國家法律,否則網頁空間出租商並不會對部落格做內容審查。這也是為什麼部落格是一個網站而不是一個個人主頁而已。那是內容發布者的個人空間,她享有內容的所有自由與責任。讀者在觀看她的網站的時候,建立起的是端到端的關係,而網頁空間出租商是透明的。除非讀者刻意去調查(或者發布者不想花錢買網域),不然她不會知道某個網站是放在哪個空間上面。

電子報更極端,因為它根本不需要什麼新的網頁技術。它走的是比全球資訊網還古老的電子郵件協定,用更端到端的方式去發布內容——一封封寄給指定的收件人。跟個人網站與部落格一樣,電子郵件伺服器提供者並不會在信件內容裡加上自己的 logo 或甚至插入廣告(只會在信箱旁邊打而已)。只要買個網域,伺服器商馬上就變成完全透明的。

所以,部落格與電子報,還有個人網站,都是向原始網際網路精神所靠攏的。任何人只要能上網、願意付一些錢去租空間與網域,就可以擁有完全由自己所主導的個人網站。你甚至不用會寫 HTML,因為你可以放純文字檔或一張圖、一份 PDF 上去,沒有人會阻止你,也沒有人能阻止你這樣做。而別人想要看到你的網站內容,也不用去加入什麼平台的會員、去加你好友等等,只需要有你網站的網址就可以了。一切都是自由與透明的,問題只在於你要怎麼設計你的網站、發布什麼樣的內容而已。噢,當然還有宣傳的問題,但那是另一篇文章的事。

回過頭來,社群網站就不一樣了。在社群網站上發表內容固然簡單(但也沒比部落格跟電子報簡單到哪裡去),打打字上傳圖片就可以發表出去,但這些內容並不屬於發布者的。或者應該說,這些內容並不是累積在發布者的個人空間裡,而是貢獻給社群平台了。當讀者在看這些內容的時候,是透過社群平台看的,所以就自動貢獻注意力給平台了。就這點來說,社群平台其實就是個內容農場,差別在於內容農場有時還會付錢給內容創作者,而在社群平台上卻是內容創作者付錢去爭取曝光。

說到爭取曝光,社群平台另一個惡名昭彰的點就是它的策展演算法(curation algorithm)。這點在個人網站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因為它們一樣要面對搜尋引擎的演算法,但說實在的,抱怨 Google 搜尋演算法的人有比 Facebook 多嗎?大概沒有吧。因為 Google 搜尋的目的終究是讓使用者快速找到他要找的資訊,並在過程中放送廣告,而不是要使用者整天黏在上面滑下一頁。那跟搜尋引擎的本質衝突了。Facebook 不一樣。Facebook 的目的就是要使用者整天黏在上面,最好成癮,因為這就是社群網站的本質——提供使用者一個情感上依賴的對象,也就是社群。結果是,Facebook 等社群網站的人工智慧演算法越來越愛推送那些會引起情緒的內容,即使他們的主管聲稱他們不希望這樣。很簡單的道理:會引起情緒的內容才能夠吸住人流與注意力。

結果就是,當你說你在做 SEO 的時候,雖然可能會開始做釣魚標題(clickbait),對網路造成負面的影響,但這完全比不上會造成國家分裂與社會動盪的社群平台流量追逐者。

簡單來說,社群平台所謂的 Web 2.0 最終變成一個用來顛覆 Web 1.0 核心價值的武器,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或許一開始有好的案例,但漸漸顯示出它造成社會極化(polarize)的能力,後來甚至被武器化(weaponized)成撕裂國家的工具。人們在 Web 2.0 的訊息框架底下更傾向於被負面情緒主導、以宣傳替代溝通。看起來 Web 2.0 似乎是相當失敗,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修復」網際網路。

至於搶佔了 web3 的區塊鏈社群,雖然技術上是可行的,但目前炒作性質較高,其所依賴的論述——去中心化——其實也只是覆誦 Web 1.0 就提出的概念。如果 Web 1.0 真的那麼好的話,那我們回去 Web 1.0 不就好了嗎?

但是,復古主義是危險的。

所謂的復古主義,就是認為過去曾經存在過一段更好,甚至完美的狀態,而當下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透過回到那個狀態而解決。這是一種非常強力的號召手段,因為復古情懷——那種對似乎失去的事物的惋惜——是一種聽起來很普通,但實際上感染力很強的情緒。這在 Donna Haraway 的《A Cyborg Manifesto》與 Netflix 的《攻殼機動隊:SAC_2045》都有討論。

復古主義另一個強力的點是在於它的簡單性。人們不用去思考要如何解決當下的複雜問題,只需要相信「復古能解決一切」就夠了。

在現實中,政治上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台灣的韓國瑜熱潮、英國的脫歐以及美國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了吧。它們都打算喚起人們對上一世代的政治環境的懷念情感,並打算讓人們相信現在的所有問題都會因為復古而迎刃而解。而最近在網路世界也有這樣的復古風潮,是由馬斯克發起的推特收購案。

我並不認為復古主義一定是個壞東西,但它絕對是危險的。畢竟,復古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甚至還會在復古的過程中讓一些狀況變更糟。而它的本質並不是理性的,而是情緒性的。再來,它也經常會讓人刻意忽略一些過去不曾面對過的問題。世界正在快速的複雜化當中,人們已經有了這些經驗、思考模式已經改變,要回到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因為復古主義的號召力如此厲害,它可能會導致強人主導的情況出現。

馬斯克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他的願景相當簡單——把言論自由帶回給推特。這樣的願景說實在的大家都覺得很好,誰不想要有秩序的言論自由?但相對的,人們也不知道要怎麼做,因為 bot 與機構勢力不停地進化去擾亂網路社群的秩序,但如果要去規範這些鍋裡面的屎,很容易就會一併限縮到一般公民的言論自由。

結果,一個世界首富說要導正這個亂象,也沒有什麼實際的策略,就只是說說而已,很多人竟然就這樣信了。我感覺非常的矛盾:我們的言論自由竟然要由一個有錢人去「買給我們」?更糟糕的是,他最實際的策略,竟然是要把推特私有化,也就是由他一人去授予使用者言論自由的意思。考慮到他在行為上的不可預測性,我對於他是否能保持他的承諾感到懷疑,甚至警戒。私有化意味著他不用受公眾投資者監督,而如果他的股份夠多的話,他甚至不用受任何人監督——除非他違法。

簡單來說,最終站在他對面的,可能只剩下政府。而政府現在要靠誰去跑選舉?

社群網路。

看出來了嗎?不論馬斯克這個人是不是個有持守、有完美道德觀念的哲學家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會變成一個皇帝,將世界上幾乎是最自由的一個社群網路變成一個獨裁政體。

而這可能就從人們對 Web 1.0 的懷舊情感與復古情懷開始。

我們最終還是得走上佈滿荊棘的路。

當下的網際網路是混亂的,問題是複雜的。而要解決這些問題,相對的也就應該要花上更大的成本去解決才對。如果我們只是想享受 Web 2.0 帶來的方便性,那我們最終就是會變成社群網路公司的資產,而非客戶。想要奪回人們在網路世界的主體性,那我們自己就必須要投入更多的資源與心力。否則就算馬斯克可以幫你我爭取到一個「自由」的推特,那最終也是屬於馬斯克的自由,而非你我的自由。

回過頭來說,Web 1.0 時代一樣有很多問題,包括入口網站與搜尋引擎也都是中心化的存在。另外,由於那時架站的技術與各種成本都較高,所以開設個人網站也不是那麼容易與普遍。事實上,Web 2.0 一開始主打的就是降低 Web 1.0 的發表成本。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將 Web 1.0 的核心精神當成標竿,但同時也不要害怕面對 Web 1.0 的各種麻煩與花費。租網路空間、租網域、部署網站,或者撰寫電子報、直面自己的讀者,並且培養屬於自己的閱聽眾社群,這些被 Web 2.0 棄之如敝屣的繁雜過程與開銷,也正是自由的代價。尤其在雲端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租網域、找空間的難度也已經大幅下降,甚至做電子報的方便度已經可以跟社群網站平起平坐。

我們所需做的,其實也就是多花一點心力去研究、學習,並且花時間認真的把自己的想法闡述出來。說到底,Web 2.0 的各種弊端,也就是從個人的貪圖方便與小便宜發展出來的。如果我們能好好從自己的人性去開始改變,不管哪一代的 Web,都有可能是最好的 Web 吧?

Subscribe to Narrativesaw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