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是什麼?

我常常看到物聯網這個詞,但是一直以來都搞不懂它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比如說,我的藍芽滑鼠算是物聯網裝置嗎?所以我花了一點時間研究,暫時理解到的是: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擴展。原本的網際網路的終端設備主要是電腦,包括手機等微型電腦;而物聯網則是強調要將一般的物品——不只冰箱、冷氣、電風扇等家電,甚至紙本書、食品與疫苗等非電子產品——都納入網際網路之內。

這裡要說一下什麼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一個專有名詞,英文是大寫開頭的 Internet,指的是串連全球區域網路(LAN)的一個全球性廣域網路(WAN),而用以串連的協定就叫做 Internet Protocol,也就是我們熟知的 IP 位址當中的 IP。換句話說,只要一個裝置有 IP 位址,可以說它就具備了連上網際網路的能力。

而物聯網的願景就是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再進行擴張,將網際網路的魔爪伸到生活中的每一個部分。如此一來,數位服務的能力就會大幅擴展。比如說,我們可以讓 HomeKit 去根據氣溫來自動開關冷氣,物流可以讓貨品自動被系統追蹤,或者什麼邪惡的 AI 可以更輕鬆的追蹤你的活動之類的。

這在電腦(所謂的「智慧裝置」)的微型(隱形)化無所不在化(參照 Donna Haraway 的 A Cyborg Manifesto)趨勢底下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尤其是現在電子股成了全球經濟發展的最重點項目,網際網路又幾乎已經變成電子產品的唯一未來。大部分的業務(影音消費、語音控制、開車⋯⋯)都已經或正在線上化,所以現在可以說網際網路是電子產業的基礎交通建設了。而物聯網,就是將這個虛擬道路延伸到偏遠地區或困難地形的最後一哩路。在物聯網的架構底下,網際網路服務將可以征服更多的領土。

技術上來說

通常我們連上網際網路的方式是透過固網(像是 ADSL、光世代與電視業者 cable 之類的)或者行動網路(4G、5G 等等手機網路),搭配上 Wi-Fi,來分配 IP 給各個裝置。但是這些技術都有一定的成本與資源要求,所以應用的場景有限,比如說 AirTag 的電池絕對沒辦法支撐 Wi-Fi 或 4G 網路連接到連續一年,而固網更是大大限制了裝置的移動性與佈置的自由度。

物聯網擴展的方式有好幾種,比如說:

  1. 將既有的運算平台改造得更微型與更省電。比如各種手機裡的 SoC 就是把電腦的中央處理器、記憶體、繪圖處理器、網通晶片、儲存單元等全部封裝到一起的系統,以減少能量損耗、增加效能。
  2. 透過更低耗電的連線協定來連接裝置,比如說藍芽與 RFID 等,或甚至完全不耗電的 QR code。這些協定不一定要求 IP 位址,但只要能使物品能被網際網路服務所存取與控制,那它也算是物聯網的一環。通常它們需要一個所謂的閘道器(gateway)來整合與連線到網際網路。比如說 AirTag 的閘道器就是 iPhone。

TL;DR

基本上只要一個東西能夠

  1. 透過某種方式被網際網路服務存取,並且
  2. 可以被識別身份,

那它可以說就是一個物聯網裝置了。

回到最初的問題:我的藍芽滑鼠是不是物聯網裝置呢?

我的答案是:如果我能夠透過某個網際網路服務辨識它並存取它,那它就是物聯網裝置。比如說如果我的滑鼠公用程式會記住我這隻滑鼠跟它的設定檔,然後還會把設定檔透過網際網路來同步,那這隻滑鼠就比較算是個物聯網裝置。但如果這隻滑鼠沒有什麼公用程式,作業系統就算能夠辨識它,但如果沒有任何網際網路服務可以存取它的話,那它就不算是在物聯網裡面。

Subscribe to Narrativesaw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