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注意力經濟
你知道你正在用注意力付款給我嗎?
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其實是早在1970年代就由心理學家與經濟學家 Herbert Simon 提出的概念,核心的概念是:當外面世界的資訊量越多,它所消耗的對象——注意力就越少。因此,在當時逐漸成形的資訊時代裡,注意力將會變成一種稀缺品。
後來,在因為全球資訊網誕生而資訊爆炸的1990年代,理論物理學家 Michael H. Goldhaber 在 Wired 上發表的 Attention Shoppers! 進一步將 Simon 的注意力經濟發展成更完整的注意力經濟學(economics of attention)。在這篇文章裡,他除了強化注意力是新的稀缺貨幣,未來會取代金錢的概念之外,更預告了網紅經濟的到來。他說,在 cyberspace 中的主角會變成是網紅與他們的粉絲,而大型的組織的重要性將會下降,因為沒有辦法有效的抓取注意力。
在25年後的現在來看,這篇文章的預言精準的可怕。雖然金錢還沒有完全被取代,但現在去餐廳吃飯打卡就送折扣,可見注意力的價值早已被認定——如果我今天是個網紅的話,我發篇文給餐廳帶來的注意力可能就多到可以讓店家給我免費的一餐,甚至還要付我廣告費。
這還不算什麼。真正的網紅經濟應該是發生在 Elon Musk 身上。他獲取注意力的能力比他自己的公司還要強很多,而且他也很會利用世界給他的注意力,可以發一則推特就將 Dogecoin 這樣的 meme coin 捧上天。如果我們仔細想想的話,meme coin 與 NFT 根本就是注意力的貨幣,價值隨著注意力的多寡而起伏。
在注意力可以用曝光數、觸及數、點擊數等單位來計算的時代,注意力確實就具備了貨幣的雛形。而注意力的基底是時間,這也確保了它的稀缺性。為了保持注意力的價值,各個社群平台也會想保持注意力的真實性,驅趕機器生產的假注意力。注意力經濟更厲害的是可以讓我們不知不覺就踏進去——KOL行銷模式早已成為主流,比起虛擬貨幣這樣來勢洶洶卻還是很多人在觀望完全不同。現在的情況是,我們早已身處注意力經濟裡卻不自知,還需要倡議團體大聲疾呼來提醒大家。
是的,在注意力經濟裡,你對某個內容的所有互動,包括單純地滑過去看到它,都相當於付給它一些注意力貨幣。而這些注意力,是可以讓對方變現的,也就是所謂的流量變現。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發行注意力貨幣的平台方,像是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