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核心:角色弧線

角色弧線是一首歌的旋律,是一棟建築裡的承重的柱子,是一艘船的龍骨。

故事的核心:角色弧線

我目前受到的編劇訓練,絕大多數都是結構主義的東西。三幕劇、英雄旅程,或者在動作一半再進場、如何運用蒙太奇段落、如何用空景過場、如何使用建立鏡頭與反應鏡頭等等。這些都是很有幫助的東西,可是說實在的,這對剛開始學說故事的我來說,幫助實在不大。

我可以花上幾個月的時間,試著把一個故事依照英雄旅程結構弄出來,但我還是會覺得故事空空的。我是過了幾年才發現,啊,一個故事的核心,其實應該是角色啊。

聽起來很蠢,啊故事核心當然是主角,不然是什麼?很抱歉,編劇課不是這樣教的。老師常教故事核心是你想傳達的主題——通常是某種道德教訓。不只老師,市面上一堆編劇書也都這樣講。這導致我在大學的時候要寫一個劇本,還要先從「我想傳達什麼理念」開始想,然後才開始設計情節,弄英雄旅程跟劇情架構之類的。

但作為一個觀眾或讀者,故事核心是角色這件事,是一個不用思考就知道的答案。啊我去電影院就是要看阿湯哥爬大樓、看哈利波特打佛地魔,都是在看「XX 角色做 XX 事」,那這不就是故事核心嗎?

我想通這一點之後,才開始慢慢找回創造力。說真的,那時受到的編劇訓練雖然有用,但也扼殺了創意自由,要在畢業後花好幾年才找得回來。說真的,什麼三幕劇、英雄旅程,其實在寫草稿的時候我覺得最好都不要去管,等到寫完草稿要修的時候再拿出來用(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話)。當初就是把這些分析工具當成創作核心,然後把角色本身整個忽略掉,才會淪落到寫不出任何東西來。

於是我開始轉變創作方法,著重於思考「什麼角色碰到什麼事件會有什麼反應」。這樣好玩多了,因為創作不再是被困在一個既定的框架裡面,而是有無限多的可能性可以發展。如此一來,才有更多機會來釋放出靈感。我面對的不再是一道填充題考卷,而是一張空白的畫布。

角色弧線是故事的旋律

在音樂裡面,主旋律可以說是骨幹般的存在。人們聽歌常常聽的是「歌要怎麼唱」,而這個怎麼唱,就是主旋律。而如果把旋律化為平面圖像的話,大概就是把五線譜上的音符連起來的樣子,變成某種弧線圖。

敘事跟音樂一樣,都是時間性的藝術。跟聽歌是在聽音符如何變化一樣,聽故事也是在聽角色如何變化。而相當於旋律的東西,就是角色的變化路徑,或稱之為角色弧線

對,角色就是這麼核心的存在。而把角色弧線畫出來的同時,其它的元素常常也會跟著成形。有的時候是別的角色弧線,有的時候是節奏,有的時候是場景,有的時候是整個故事的類型。而就算不是從角色弧線切入創作,在寫其它東西的時候,也通常需要一邊顧到角色弧線。

角色弧線是一首歌的旋律,是一棟建築裡的承重的柱子,是一艘船的龍骨。

在《魔戒》設定集《精靈寶鑽》裡的開頭,提到世界的起源是由眾天使所合唱的一首歌,而每個天使的角色都映射到他們所唱出的旋律上面。這就是對角色弧線最好的具象化了我覺得。

差點忘了說⋯⋯什麼是角色弧線?

角色弧線就是一個角色的變化過程。所謂時間性的藝術,指的就是作品中的元素會隨著時間而變或不變。而角色的變化,就是角色弧線。

角色弧線通常是以這樣的結構出現的:某人原本的狀態如何如何,但因為某天碰到了某情況,而開始如何如何。這時又因為如何如何,他決定如何如何以如何如何,只是如何如何,造成他如何如何,並感到如何如何。還好天不絕人路,有個新的狀況出現,讓他得以如何如何,並因此如何如何。最後他如何如何,終於得以如何如何。

嗯對,可以看得出我受三幕劇荼毒多深,不小心就寫成三幕劇的樣子。重點是,角色弧線是以角色出發,對角色的外在與內在狀態變化的描述。很多講三幕劇的重點反而是擺在事件而非角色,比如說第一幕尾是個點火事件、一半時是個重大變故、第三幕是個決戰事件等等。這些固然沒有錯,但若因此而忘掉角色的話,那整個故事又會變得很虛。

畢竟單純把事件串連起來的話,比起故事,應該更像是晚間新聞吧。

Subscribe to Narrativesaw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